郭炳生:本是红军师长,被彭老总养大,却恩将仇报,结局如何?
他的人生,像是一本撕裂的日记,一页写着忠诚,一页写着变节,令人唏嘘的是,这本日记的序言,竟是以“养子”身份开始的。
他的人生,像是一本撕裂的日记,一页写着忠诚,一页写着变节,令人唏嘘的是,这本日记的序言,竟是以“养子”身份开始的。
说起外公在井冈山和延安初期的饮食,没有人比外婆更清楚了。饮 食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,外公一生坚持朴素的饮食观,不也是他心中 难忘过去岁月,难忘过去战友包括外婆的一个体现吗?
晚清名臣曾国藩,早年科举入仕,凭借过人学识很快在官场崭露头角。但他性格刚直,遇事必争,总想着把道理说透、把是非分清,结果得罪了不少同僚,甚至触怒权贵,连皇帝都对他颇有微词。官场受挫、战事不顺时,他一度陷入绝境,连写家书感叹“功名之地,自古难居”。
1965年10月的重庆刚过重阳,江风微凉,空气中混杂着新修工地的灰尘与辣椒酱油的气味。川东巡访归来的邓华正赶夜车进城,他不知道,一条出人意料的消息已在省委大楼悄悄流转——彭德怀即将赴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。三天后,廖志高拎着一瓶老白干敲开了邓华的房门,闲聊
说起蒋介石那段败走台湾的日子,总让人觉得历史的车轮转得太快,转眼间就把他从大陆的掌权者挤到岛上的一方诸侯。1949年12月,他正式宣布引退,带着一船黄金和残兵败将渡海而去。那时候的国民党,表面上看兵强马壮,手里握着美式装备,飞机大炮样样齐全,美国人还不停地援助
1969年初,北京城气温零下十度,301医院的白色窗帘被风吹得猎猎作响。病房楼四层的一处小阳台上,王树声拄着拐杖站了许久,目光越过树梢,定定地落在对面那位穿旧军大衣的老人身上。隔着不到二十米,却像隔了一条时代的鸿沟,他咬紧牙关,没有喊出那声熟悉的“彭总”。
朱德站在人前,眉眼弯成弧线,那身旧军装有些松垮。背影像极了屯子里看惯田地的老人。可没谁真把他当一个农夫,战争转过一道弯,他就能指挥千军万马,还能拈花一笑,和身边的人和气地说“出错没关系,下次注意嘛。”朱德没用重话,他的话轻,心更轻。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人,错了、怕
身居高位的人,也有一夜之间心头雪落的时刻。你说,一个叱咤风云、身披戎装的元帅,突然搬离了热闹的中南海,换到陈旧的院子里;昔日身边的兵与事,今天一一告别,能不叫人心头凉意?可偏偏这回,故事里的人,既不怨天,也不抱怨,只是把身上的灰尘拍了拍,准备翻地种菜,过自己的
“1956年腊月初八晚上,刘司令在屋里喊人:‘老李,进来抽根烟,顺便聊聊新式步兵师的事体!’”警卫员站在门口低声通报。灯光下的李达放下作业图纸,整了整军帽,迈进那扇门。谁也不会想到,这个片刻之后就要讨论兵制改革的上将,此后却逐渐淡出公众视野。
谁在硝烟四起的年代,能被人铭记到今天?错综复杂的诗句、辉映将军气魄的传背后总有没人真想往下问的那些细节。今年的网络世界再掀起一阵“谁敢横刀立马”的风,把那段往事又拖到了屏幕前。可屏幕能讲得清吗?这行间的争论、模糊和遗憾,怕是比诗句还绕。
1978年12月24日清晨,北京西郊的八宝山被冷风裹得透骨,礼堂外的松柏压着薄霜,送别彭德怀元帅的黑纱一夜之间全部挂好。追悼会即将在午后开始,可就在两天前,中央办公厅收到一封加急信,落款是彭梅魁、彭钢、彭康白三人,内容只有一句主要诉求:不同意浦安修以“夫人”名
这位当时中共中央特科的重要负责人陈赓,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,被囚禁在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管辖的龙华看守所。
众所周知,抗美援朝,是我们的立国之战,打出了东方大国的神威,伟人的英明决策,让世人惊叹,也在世界历史上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从一些伟人的电报手稿中,也可以看出伟人的果断之气,诸如下面的这封电报手稿,这是写给彭德怀元帅的一封电报手稿,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,这份电
1929年寒冬,吉安孤江岸边的风刮得人耳朵生疼。国民党机枪连代理排长叶长庚盯着对岸的红旗,攥紧了手里的枪。他刚接了命令,要带两个班打红军,心里却早有了主意。
1950年10月的鸭绿江边,风卷着碎叶往人脖子里钻。彭德怀站在吉普车旁,军大衣下摆被吹得猎猎响。他盯着对岸朝鲜新义州的火光,对身后的参谋说:"去把解方叫过来。"
什么才是擅书者不择笔?相信,你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答案的,但是,笔者看到伟人这封铅笔字书信后,才真正了解了什么才是擅书者不择笔,相信,你看到这封信后,也会有类似的感受的,我们所欣赏的伟人书法作品中,或者日常书写中,很少见到铅笔字书写的内容,但是这封信,却完全出乎意
今天,30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从韩国回家了。连续12年,国家的坚持和不懈努力,已经让超过一千名牺牲在异国的战士魂归故里。国家的发展和强大,足以告慰数以万计的志愿军烈士,他们不仅是“最可爱的人”,更是民族的脊梁,理应参与和分享中国人的骄傲与荣光。
深秋的太行山中,枯黄的树木和遍地的落叶将山峦渲染成一片金黄。然而,就在大好河山的恬静和写意中,十余名荷枪实弹的日军身影却突兀地出现在山路之上。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一处窑洞,根据情报,那里存放着当地百姓过冬的粮食。
如果把它设为门槛,十大元帅里真正“自己把山头拉起来、再整建制交给党”的,只剩朱德、彭德怀、贺龙。
1960年秋天,北平的天总像刚下过一场小雨,空气里还攒着点潮气。那天中午,中南海里的静正被一声轻咳打破。毛主席在书房的长沙发上斜躺着,正眯着眼小憩。有人轻轻推门进来,是当时的办公厅主任周小舟。略微迟疑了一下,周小舟还是低声道出了彭德怀的请求——他想搬离中南海。